
对于已经开始接触试管的各位准妈妈们来说,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心生困惑的「促排方案」真是令人头疼又没法避开。
“长方案、短方案、拮抗剂……到底有什么区别,哪种更适合我?”今天小橄榄就用最简单的方式,带大家了解促排方案的真相,让试管之路更顺畅。
(1)长方案
长方案包括黄体期长方案、卵泡期长方案和超长方案。
🔹黄体期长方案:
这是试管婴儿超促排中最经典的方案之一。它通常在月经周期的黄体中期开始使用降调节药物(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,即GnRHa),用药14天后达到抑制垂体的效果,再使用促排卵药物。
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抑制内源性黄体生成素(LH)峰,避免提前排卵,可控性强,卵泡发育同步性好。适用于年轻、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。
🔹卵泡期长方案:
月经周期第2-5天查性激素六项、尿hCG和B超未见异常,即可注射1支长效GnRH-a,28天至35天后复查性激素及B超,达降调标准后启动促排卵。
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、反复种植失败人群及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人群。
🔹超长方案:
月经周期第2天至第5天查性激素六项、尿hCG和B超未见异常,即可注射1支长效GnRH-a;28天至35天复查性激素六项、尿hCG和B超,再次注射1支长效GnRH-a,当注射2次至多次GnRH-a后择期启动促排卵。
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、反复着床失败和单次降调失败的患者。
部分患者以为“长方案”就是治疗时间长,因此不想选择它。实际上各个方案的促排时间是一样的,长方案只是多了“降调”的阶段而已。如果患者的个体情况更适合长方案,最好按医生建议治疗。
(2)短方案
短方案通常是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使用短效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,即GnRHa,第3天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。
短方案的优点是简单方便,适用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或对长方案反应不佳的患者。
(3)拮抗剂方案
拮抗剂方案是在促排卵过程中,当卵泡长大到一定大小时添加拮抗剂,抑制内源性黄体生成素(LH)峰,防止提前排卵。
该方案具有疗程短、灵活等优点,对卵巢刺激较小,适用于各类人群,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。
(4)微刺激方案
微刺激方案使用较小剂量的促排卵药物促进卵泡生长,对卵巢的刺激较小,且费用低廉,但获卵数相对较少。
该方案适用于高龄(年龄≥40岁)、卵巢储备功能低下、对促排卵药物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大剂量药物刺激的患者。
(5)自然周期方案
自然周期方案不使用促排卵药物,仅通过监测自然周期中的卵泡发育情况来获取卵子。该方案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小,但获卵率相对较低。
适用于高龄、卵巢储备功能低下、对促排卵药物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大剂量药物刺激的患者。
(6)黄体期促排方案
在自然周期或促排周期的黄体期,使用促性腺激素药物(Gn)刺激卵巢,使卵巢内残余的小卵泡继续发育成熟。该方案可以增加获取卵子的机会,提高试管婴儿治疗的成功率。
主要适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、常规促排卵方案反应不佳需要继续进行卵巢刺激的患者,但是不能进行新鲜周期移植。
(7)PPOS方案
即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,是一种通过口服外源性孕激素(地屈孕酮、甲羟孕酮等)抑制促黄体生成素(LH)峰的促排卵方案。
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卵巢储备功能差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。
看完上面的介绍,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——促排方案并没有哪一个“最好”,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就是最优的。
1、提升女性获胚率的2大策略
(1)优化卵子质量
提前3个月科学养卵。俗话说:“养卵3个月,胜过盲目促排3次!”卵子的生长周期约为90天,所以试管前的调理至关重要:
•抗氧化治疗:依据个体情况补充维生素E、NAC等营养素,可以减少卵子氧化损伤。
•改善线粒体功能:选择补充辅酶Q10、肌醇等,帮助提升卵子能量代谢。
•调节激素平衡:如FSH/LH比值异常,可短期使用DHEA或生长激素改善卵巢反应。
❗【注意】:以上营养素只是列举,无论是营养素补充还是药物治疗,都需遵医嘱,如果使用不当,可能会拖慢好孕进程,甚至增加备孕难度。
(2)个性化促排方案:避免“一刀切”用药
大龄女性的卵巢储备差异大,标准化促排方案往往效果不佳,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:
•微刺激方案:适合AMH
•拮抗剂方案+生长激素:提高卵泡同步性,减少空卵泡风险。
•黄体期促排:利用“双促排”策略,增加获卵机会。
❗【注意】:医生在促排前需评估激素水平、卵泡生长模式,而非套用常规方案。
促排取卵看似是试管的第一步,但其实「试管前养卵」才是姐妹们真正能为自己做打算的第一步!试管绝非碰运气,完全听天由命,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希望你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“生育短板”,尽早调理,早日好孕。
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,侵删!资讯整理:试管婴儿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vf-8.com/show-8603.html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,本站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